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例如耳熟能详的“烟台苹果”等,人们提到名称就能知道出自何地的农产品。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农业部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工作,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审查和专家评审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农业部设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专家评审。图片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基本图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英文字样、农产品地理标志中英文字样、麦穗、地球、日月等元素构成。麦穗代表生命与农产品,橙色寓意成熟和丰收,绿色象征农业和环保。图案整体体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地球、人类共存的内涵。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所称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查、专家评审和对外公示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工作。农业农村部设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专家评审。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是一项服务于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公益行为,登记不收取费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经费编入本部门年度预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利用纳入本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重要意义
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规模化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区域内的“公共资源”,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战略,充分发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国家公用品牌作用,将分散的生产经营主体凝聚起来,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运作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区域特色小品种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大产业。
2、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不仅依赖于地域的气候、土壤、水质及其他自然资源禀赋,而且跟农产品种质资源,尤其是生产技术、加工工艺等密切相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战略,充分发挥持证主体或授权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加强对小农户的技术培训、生产指导和订单收购,有利于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同时,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公用品牌,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实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授权制度,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和法制意识,既互相合作借鉴又互相监督,合力提高产品品质、稳定市场销售,共同推进全域绿色发展。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当前我国农产品重要国家公用品牌,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获得是以符合特定的质量技术标准为前提。因此,获证农产品本身就是优质绿色农产品的象征。对区域优势农产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有助于形成“国家公用品牌+地方区域公共品牌”或“国家公用品牌+地方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等多品牌叠加效应。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公用品牌的带动下,有利于加速培育和提升区域公共品牌或企业自主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价值,进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4、共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农耕文明
农业文化遗产是祖先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农业生产系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相关特征主要源于该区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历史,是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与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相同的地域性和关联性。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深入发掘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的精髓,并以动态保护的形式展示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传统的知识技术体系、别样的生态理念和文化景观,不仅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探索应对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有效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向公众宣传好的生态哲学思想,增强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